0%

开发管理(三)软件需求管理

需求变更

进行需求变更控制的主要依据是项目计划、变更请求和反映项目执行状况的绩效报告。

为保证项目变更的规范性和项目的有效实施,通常软件开发机构会采取如下措施。

(1)项目启动阶段的变更预防。

基准文件定义的范围越详细、清晰,用户跟项目经理的分歧就越少。
如果需求做得好,文档清晰且有客户签字,那么后期客户提出的变更超出了合同范围,就需要另外处理。

(2)项目实施阶段的需求变更。

“需求变更是必然的、可控的、有益的”

需求一定要与投入有联系,如果需求变更的成本由开发方来承担,则项目需求的变更就成为 必然了。所以,在项目的开始,无论是开发方还是出资方都要明确这一条:需求变,软件开 发的投入也要变。

需求的变更要经过出资者的认可,使需求的变更有成本的概念。这样项目实施涉及各方就能 够慎重地对待需求的变更。

小的需求变更也要经过正规的需求管理流程。在实践中,人们往往不愿意为小的需求变更去 执行正规的需求管理过程,认为降低了开发效率,浪费了时间。但正是由于这种观念才使需 求逐渐变为不可控,最终导致项目的失败。

需求跟踪

(1)确定需求变更控制过程。

制定一个选择、分析和决策需求变更的标准过程,所有的需求变更都需遵循此过程。

(2)进行需求变更影响分析。

评估每项需求变更,以确定它对项目计划安排和其他需求的影响,明确与变更相关的任务,并评估完成这些任务需要的工作量。通过这些分析将有助于需求变更控制部门做出更好的决策。

(3)建立需求基准版本和需求控制版本文档。

确定需求基准,这是项目各方对需求达成一致认识时刻的一个快照,之后的需求变更遵循变更控制过程即可。每个版本的需求规格说明都必须是独立说明,以避免将底稿和基准或新旧版本相混淆。

(4)维护需求变更的历史记录。

将需求变更情况写成文档,记录变更日期、原因、负责人、版本号等内容,及时通知到项目开发所涉及的人员。为了尽量减少困惑、冲突、误传,应指定专人来负责更新需求。

(5)跟踪每项需求的状态。

可以把每一项需求的状态属性(如已推荐的,已通过的,已实施的,或已验证的)保存在数据库中,这样可以在任何时候得到每个状态类的需求数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