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%

大数据法律法规、政策文件及相关标准(二)政策文件

1、《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》国发〔2015〕50 号

(1)熟悉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。

三、主要任务

(一)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,推动资源整合,提升治理能力。

1.大力推动政府部门数据共享。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,明确各部门数据共享的范围边界和使用方式,厘清各部门数据管理及共享的义务和权利,依托政府数据统一共享交换平台,大力推进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、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库、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信息库等国家基础数据资源,以及金税、金关、金财、金审、金盾、金宏、金保、金土、金农、金水、金质等信息系统跨部门、跨区域共享。加快各地区、各部门、各有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信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,丰富面向公众的信用信息服务,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水平。结合信息惠民工程实施和智慧城市建设,推动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条块结合、联合试点,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方数据共享、制度对接和协同配合。

2、《山东省“十四五”数字强省建设规划》

(1)了解数字强省“十四五”规划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。

(三) 发展目标。

到2025年,数字强省建设实现重大突破,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取得显著成效,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,数字基础设施、数字政府、数字社会建设成效大幅提升,整体工作始终处在全国“第一方阵”。

1、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走在前列。“双千兆”网络覆盖全省所有城区和乡镇,存算一体、边云协同的算力基础设施体系构建完成,亿级物联感知节点加快部署,交通、水利、能源、市政等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国内领先,构建起泛在连接、高效协同、全域感知、智能融合、安全可信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,打造全国信息基础设施先行区和融合基础设施示范区。

2、数字科技创新实现走在前列。突破一批关键数字技术,数字科技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水平大幅提高,取得一批前瞻性、原创性重大成果。高端服务器、高效网络存储方面技术优势不断巩固,实现引领性数字技术攻关。打造一批数字化领域重点实验室、创新中心、技术转移中心,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。

3、数字经济发展实现走在前列。数字产业化竞争力显著提升,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。实现一、二、三产业重点行业领域数字化改造全覆盖,高水平建成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覆盖面达到90%以上,打造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策源地。全省数字经济总量年均增幅达到11%,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超过10%,建成全国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。

4、数字政府建设实现走在前列。全省统一的“云、网、数、用”体系不断完善,全面建成数字机关,企业和群众找政府办事线上只进一网、线下只进一窗,省级及以下政府部门出具的实体证照证明“免提交”,基本建成整体、泛在、高效、透明的数字政府,打造一流数字化营商环境,成为全国公共服务和政府治理示范区。

5、数字社会构建实现走在前列。城乡数字化均衡发展,所有设区市和60%的县(市、区)建成四星级以上新型智慧城市,力争打造3个以上的五星级标杆城市,数字乡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,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。建成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惠民服务体系,数字化高品质生活走进千家万户,全民数字素养大幅提升,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。

6、数字生态打造实现走在前列。数字强省建设推进机制不断完善,形成共建共享、科学高效的数字强省建设运营模式。构建起科学完备的数字化发展政策法规体系,推出一批引领全国的标准规范,安全保障和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增强。数据资源供给水平位居全国前列,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。开放包容、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发展环境不断优化,成为大数据赋能创新创业示范省。

3、《关于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意见》鲁政发〔2016〕25 号

(1)了解山东省促进大数据发展的总体目标以及大数据应用生态体系。

(三)总体目标。到2020年,初步形成发展氛围浓厚、体制机制较完善、共享开放程度较高、创新应用范围较广的大数据发展格局,大数据成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、塑造山东竞争新优势的战略路径。

支撑体系更为完善。制定出台大数据发展条例,大数据采集、管理、共享、开放、交易等标准规范基本健全。省、市两级大数据基础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。济南、青岛成为全国性社会化大数据中心。

数据共享开放加快。跨部门、跨地区、跨层级的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基本形成。全省统一的政府数据开放平台建成使用,政府数据开放行动计划顺利实施,政府数据的增值性、公益性开发应用有序推进。

示范应用成效显现。政务服务、经济运行、市政公用、城乡建设、社会治理、创业创新、产业发展等重要领域特色专题数据库搭建完成,面向政务、交通、旅游、警务、民政、规划、城市管理、住区服务等领域需求的大数据示范应用全面推广,在线公共平台服务更加普惠便利。

产业体系逐步健全。大数据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,掌握一批自主关键技术,大数据产业集聚发展、链式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,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,培育形成一批大数据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