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定期删除
redis会将每个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放入到一个独立的字典中,以后会定期遍历这个字典来删除到期的key。
redis默认是每隔100ms就随机抽取一些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,检查其是否过期,如果过期就删除。注意这里是随机抽取的。为什么要随机呢?你想一想假如redis存了几十万个key,每隔100ms就遍历所有的设置过期时间的key的话,就会给CPU带来很大的负载。
2、惰性删除
所谓惰性策略就是在客户端访问这个key的时候,redis对key的过期时间进行检查,如果过期了就立即删除,不会给你返回任何东西。
定期删除可能会导致很多过期key到了时间并没有被删除掉。所以就有了惰性删除。假如你的过期key,靠定期删除没有被删除掉,还停留在内存里,除非你的系统去查一下那个key,才会被redis给删除掉。这就是所谓的惰性删除,即当你主动去查过期的key时,如果发现key过期了,就立即进行删除,不返回任何东西。
3、内存淘汰机制
由于redis定期删除是随机抽取检查,不可能扫描清除掉所有过期的key并删除,然后一些key由于未被请求,惰性删除也未触发。这样redis的内存占用会越来越高。此时就需要内存淘汰机制。
内存淘汰机制主要有如下一些策略:
1、volatile-lru:从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中挑选出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。没有设置过期时间的key不会被淘汰,这样就可以在增加内存空间的同时保证需要持久化的数据不会丢失。
2、volatile-ttl:除了淘汰机制采用LRU,策略基本上与volatile-lru相似,从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中挑选将要过期的数据淘汰,ttl值越大越优先被淘汰。
3、volatile-random: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。当内存达到限制无法写入非过期时间的数据集时,可以通过该淘汰策略在主键空间中随机移除某个key。
4、allkeys-lru:从数据集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,该策略要淘汰的key面向的是全体key集合,而非过期的key集合。
5、allkeys-random:从数据集中选择任意数据淘汰。
6、no-enviction:禁止驱逐数据,也就是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入数据时,新写入操作就会报错,请求可以继续进行,线上任务也不能持续进行,采用no-enviction策略可以保证数据不被丢失,这也是系统默认的一种淘汰策略。